一、湿地资源
1、湿地面积与分布
1.1类型与面积
依据《湿地公约》、《全国湿地资源综合调查技术规程》的分类系统与分类标准,鄂州市域范围湿地可划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4类7型。其中,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1型;湖泊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淡水湖泊1型;沼泽湿地类包括沼泽化草甸1型;人工湿地类包括蓄水区、水产池塘、灌溉地、运河排水渠共4型。
本次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鄂州市各类湿地面积61079.93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8.34%。其中天然湿地面积25999.27 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42.56%;人工湿地面积35080.67 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57.44%。
天然湿地中,河流湿地面积5066.67 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8.30%;湖泊湿地20932.6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34.27%。
人工湿地中,蓄水区(库塘)湿地面积5266.67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8.62%;水产池塘面积湿地面积5933.33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9.71%;灌溉地(灌溉渠系和稻田)面积23014.00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36.78%。
若不考虑水田类型湿地的影响,全市湿地面积为38065.93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90%,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仍为25999.27 hm2,人工湿地面为12066.67 hm2,说明鄂州湿地仍以天然湿地为主。
1.2主要分布
1、河流湿地
(1)永久性河流
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5066.67hm2,占河流湿地面积的100.00% ,占湿地总面积的8.30%。
全市均属长江流域。
鄂州市的沼泽湿地众多,多分布于湖区与农田地带,其中面积大于1.00 hm2的有6块,小面积的地块星罗棋布。由于沼泽湿地是鄂州湿地一大特色,共计面积25.95hm2,占湿地总面积的0.08%。
(1)蓄水区
全市水面大于8 hm2的库塘35座,湿地面积为466.67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23%。其中湿地面积50hm2以上的水库3座,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石桥水库、马龙口水库、狮子口水库。
(2)养殖水面
该类型湿地面积5933.33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9.22%,该类型不包括库塘和河流区域的养殖水面,仅是利用平原水塘经人工改造或农田挖掘后形成的养殖水面,所以集中分布于沿湖各乡镇。
(3)灌溉用沟、渠
鄂州市有灌溉用沟、渠湿地面积866.67hm2,占湿地总面积2.52%。此类湿地多成网状,密布于水田类型湿地区域。
(4)水田
全市有水田湿地面积80643.50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63.04%,在各种湿地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并且此类湿地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休戚相关,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2.1浮游动植物资源
浮游植物共计5门46属,浮游动物共4大类34种(属)。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枝角类和轮虫为主,共33种(属),占总数的97.06%。桡足类最少,仅广布中剑水蚤1种,不到总数的3%。
1.2.2底栖动物
种类较少,主要有水丝蚓、中华河蚓、颤蚓、金线蛭、扁蛭等。
1.2.3鱼类资源
鄂州鱼类有11目21科94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为中华鲟、长江鲟、白鲟。国家二级保护的胭脂鱼、省级保护种类4种,分别为鯮、鳤、光唇蛇鮈、长吻鮠。
(2) 两栖类
鄂州市境内两栖动物15种,隶属2目7科13属,其中虎纹蛙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
(3)爬行类
鄂州市境内爬行动物54种,隶属3目11科33属,主要有龟鳖类的乌龟、中华鳖、鼋等;蜥蜴类的铅山壁虎、蹼脚壁虎、无蹼壁虎、北草蜥、石龙子、脆蛇蜥等;蛇类的黑脊蛇、黄链蛇、玉斑锦蛇、双斑锦蛇等。
(4)鸟类
鄂州市境内鸟类记录有17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鹤、黑鹳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黄嘴白鹭、鸳鸯等34种 。
鄂州市境内的鸟类有相当大一部分为水鸟,它们经常活动于溪流、河滨、高草滩、水库库边等觅食、栖息,同时以这些小鸟为食物的猛禽也会在此盘旋捕食。
(5)兽类
鄂州市境内兽类记录有57种,国家二级保护2等种 ,其中仅有少数为湿地兽类。湿地兽类多为像黄鼬、狗獾、猪獾等这样的小型兽类,他们多分布于宽广的河滨地带,那里有茂盛的自然植物群落,与农田距离较近,方便他们隐藏和觅食。
3.2.4土地资源
鄂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总面积为37946.3公顷。按土地权属分,国有土地面积12836.6公顷,占总面积的33.8%;集体土地面积25109.7公顷,占总面积的66.2%;按土地类型分,水域面积为12155.2公顷,占总面积的31.99%,陆地面积25791.1公顷,占总面积的68.01%。
鄂州鄂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有国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自然保护区内的水域部分、市林科所土地、沼山林场土地归国家所有;自然保护区内的行政村用地为国家和集体两种形式所有。其土地利用结构为水域部分用于渔业养殖和航运,耕地为农业用农田和旱地,林地为森林及林业生产用。
鄂州市维管束植物有274科1122属3546种,其中苔藓植物门58科132属295种,蕨类植物门41科88属325种,种子植物门175科902属2926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9科34属91种,被子植物166科868属2835种。维管束植物中的水生植物是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构建者,市域范围内水生维管束植物共40科73属116种,按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可分为四种生活型,即挺水植物(含湿生、沼生植物)77种,漂浮植物11种,浮叶根生植物12种,沉水植物16种,挺水植物占水生植物总数的66.4%。从种类组成看,较大的科有莎草科(Cyperaceae)(5属14种)、禾本科(Gramineae)(10属11种)、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5属7种)等。主要优势种为莲(Nelumbo nucifera)、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菰(Zizania latifoli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稻(Oryza sativ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
鄂州市水体环境随山地海拔变化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使得水生植物种类分布差异也较大。从青田的瓯江圩到龙泉凤阳山的凤阳湖(浙江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海拔1620m),及至庆元百山祖海拔1730m的高山湿地虽都有分布,但垂直分布特点为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减少;水平分布特点为水生物植物主要分布于各水库、池塘、江河、溪流岸边和农田沟渠及山间沼泽地中,优势种较明显,并常形成群落,如芦苇、水蓼、早苗蓼、甜茅、萍、灯心草、荆三棱、水花生、水蜈蚣等。
1.1.3湿地非生物资源
1.1.3.1水资源
鄂州年降雨丰沛,水资源量丰富。2006年底水资源量为222.45×108m3,比多年平均偏多20.5%,占同年全省水资源总量(903.59×108m3)的近1/4。人均水资源量8780 m3,是同年全省人均水平(1814 m3)的近5倍。产水系数全市平均0.66,产水模数为128.4×104m3/Km2。
全市有大中型水库30座,2006年末蓄水总量比2005年末(9.1×108m3)多0.95×108m3。全市总供水量为8.40×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供水量为8.27×108m3,占98.5%。
全市总用水量8.340×108m3,水资源利用率3.8%。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2.2%,工业用水占15.7%,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占12.2%。城乡居民人均用水量40.5m3。
二、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湿地科考及研究
保护区先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国家湿地研究中心等单位展开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水鸟、水生植物、候鸟迁徙线禽流感监测等科研项目。
80年代初期,金伯欣等对梁子湖的水产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1992年5-8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王卫民、杨干荣等对梁子湖的水生植被进行了系统研究。
1995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建康、王祖熊对梁子湖进行了湖沼学研究。
1996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金刚对梁子湖的沉水植物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
1997年3-12月,湖北农学院的陈中义、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周进、复旦大学的陈家宽等对梁子湖六种沉水植物种群数量和生物量的周年动态进行了研究。
1997-1999年,湖北省林业厅组织了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华中师范大学、鄂州市林业局等单位的专家对梁子湖的湿地资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
2001年由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鄂州市林业局等单位组成的综合考察组完成了梁子湖历史以来第一次综合科学考察,基本摸清了家底,形成了《梁子湖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1995-2007年,鄂州市林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李振文同志开展外来物种入侵、水鸟系统监测调查、水源环境监测调查、重点水生植物分布调查与监测,通江试验性反映和长江倒灌动态监测、养殖业磷对湖泊水体污染的调查与监测、破碎化自然湿地的人工恢复试验、水车前和粗梗水蕨的人工栽培试验及就地保护建立天然群落实验。有7个科研监测成果已被《湿地通讯》、《野生动物》、《林业资源管理》、《森林与人类》等专业刊物发表。其中,有一项成果被中科院动物所应用并被中央电视台7套采播资料;有一项成果被省环境科学院应用,并被省环科邀请合作完成《梁子湖水源环境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有一项成果影响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