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 发布时间:2013-12-07
三边范围
村边:集镇、行政村村部所在地,集镇企业事业单位,村民房前屋后、自然湾以及村边荒山、荒坡、荒滩、废弃矿区等宜林地。
路边: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镇道路、宽度≥2m的村组道路两侧及路边荒山、荒坡、荒滩、废弃矿区等宜林地。
水边:境内长江沿线,河港渠两侧,湖泊(除梁子湖外)、水库、鱼池、塘堰四周及水边荒山、荒坡、荒滩、废弃矿区等宜林地。
工程构架建设规模:植树总量6500万株,折合造林面积14万亩。其中,村边植树3000万株;路边植树里程2639km,植树1600万株;水边植树里程1423km,植树1900万株。
涉及6大工程、4种类型16种建设模式。
六大工程:环湖生态林建设工程。包括花马湖、南迹湖、五四湖、三山湖、红莲湖等适宜地段,造林3万亩。
长江洲滩造林工程。包括鄂城区、鄂州开发区、葛店开发区、华容区9个乡镇,造林规模2.1万亩。
樊湖平原林网工程。包括长港、杜山、泽林,华容区蒲团、临江5个乡镇,造林规模1.8万亩。
绿色通道工程。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沿线。造林规模折合面积1.4万亩。
重点河港渠绿化工程。包括长港河、薛家沟、新港、大寨港、车湖港、花马湖港、东庙咀港、葫芦港、幸福港、高河港、金牛港、朝英港、太和港等河港渠。造林规模1.9万亩。
山体复绿工程。包括鄂城区和梁子湖区的11个乡镇。规模造林3.8万亩。
4种类型16种建设模式:村边植树类型:景观主导模式、商品苗木模式、果树主导模式、改建结合模式、综合造景模式、见缝插绿模式、果树点缀模式、线性村庄模式8种。
路边植树类型:宽路肩模式、窄路肩模式、铁路绿化带模式、高速公路绿化带模式4种。
水边植树类型:环湖景观林模式、长江洲滩模式、河港渠模式3种。
废弃矿区植树类型:废弃矿区植被恢复模式1种。
建设目标通过开展三边植树,实现三边添彩、绿满鄂州的总目标。即通过3年时间,完成植树6500万株,造林面积14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6%,实现生态增量、环境提质、乡村添景、农民增收。
主要控制指标:1、整村绿化目标:村庄绿化覆盖率平原地区≥30%,丘陵地区≥40%;2、自然湾绿化目标:林木占全部绿地比率≥90%,常绿树种种植面积≥40%;乡土树种种类平原地区≥10种,丘陵山区≥20种;庭院绿化建成率≥95%,户均植树≥10株;3、"三荒"绿化目标:村域和矿区、石漠化地区荒山、荒坡、荒滩绿化率≥95%;4、道路、河港渠绿化目标:高速和铁路沿线宜林地绿化率达100%;国道、省道、主要河港渠、湖泊沿岸宜林地绿化率≥95%;农村公路沿线宜林地绿化率达≥85%。
5、农田林网绿化目标:农田林网控制率≥90%,网格平均控制面积≤25公顷。
建设期限规划期限为4年,即2013年~2016年。其中:2013年至2014年完成工程总量的50%;2014年至2015年完成工程总量的40%;2015年至2016年完成工程总量的10%。
保障措施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成立全市三边植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区、乡(镇、街办)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辖区三边植树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资金保障。相关部门争取涉农项目;采取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贴息贷款等金融信贷资金支持;市区乡财政拨入专项资金用于三边植树;通过市场融资办法引进造林业主成片造林;采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办法筹资,并充分发动村民积极投资投劳;调动社会力量捐资造林。
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对规划林地、森林等各类生态用地,划定生态红线,实行严格保护;村民房前屋后三边植树由村委会登记造册监管;部门主导的三边植树明确权属,落实主体,承担监管责任;大户三边植树做到林地流转、业主负责、确权登记、后续管护"四落实"。
技术保障。市林业局编制《鄂州市三边植树总体规划》,提供技术指导、种苗咨询服务。各区乡林业部门成立技术服务队,就近服务三边植树。